中國新聞網專訪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長成——打造種業“中國芯”
近日,中國新聞網對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長成進行專訪,深入探尋東亞種業在種業創新、發展堅守與責任擔當背后的故事。
創新為核,鑄就種業發展硬實力
提及遼寧東亞種業,“東單1331玉米種子” 早已成為行業內的亮眼名片。這款被農民親切稱為 “懶漢玉米” 的品種,憑借抗旱、抗倒、抗病、抗蟲、耐澇、耐高溫等多重優勢,實現了 “農民省心、種植高產” 的雙重價值。而這一優質品種的誕生,離不開東亞種業長期以來對科技創新的執著追求。
徐長成介紹,一個玉米品種從研發到落地,需歷經自交系選育、雜交種培育、田間制種及種子加工等多個環節,周期短則數年、長則十余年。東單1331的成功,正是 “科技創新” 的典型成果:在種質資源上,采用全新多血緣聚合的雜種優勢模式;在育種技術上,聚合更多優良抗性基因,使其能抵御各類不良環境考驗。2018年遼寧大旱時,普通玉米品種畝產僅500多斤,東單1331卻能達到1300多斤;2019年遼寧遭遇雙臺風內澇,其根系被水泡兩個多月仍保持青枝綠葉。憑借卓越表現,東單1331不僅在全國多地打破玉米單產紀錄,榮獲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,更連續多年躋身全國玉米推廣面積前十。
創新的底氣,源于堅實的科研支撐。目前,東亞種業擁有玉米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、東北主要作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,作為民營企業,公司科研經費投入連年增長。在行業地位上,東亞種業是東北地區唯一的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單位、遼寧省唯一的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,玉米品種各省累計審定數量位居全國前列。在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,東亞種業同樣積極參與:“十四五” 規劃2030重大專項里,“生物育種” 領域7個國家項目公司參與6個,“種源攻關” 領域2個國家項目公司全部參與,累計在研、在建國家級研發課題8項、省級研發項目5項,成為遼寧農業科技 “藏糧于技” 的典范。徐長成董事長強調:“好品種、好種子是東亞種業的核心產品,也是我們對老百姓及下游產業鏈的承諾,公司所有創新與科研活動,始終圍繞研發好品種、生產好種子展開。”
堅守為本,錨定種業發展長遠路
在種業領域深耕,徐長成走的是一條 “知難而進” 的路。擁有8年理工科求學經歷的他,曾在互聯網和科技類跨境并購基金領域發展順利,卻在學成回國后,選擇接過父輩的 “種業接力棒”,成為一名 “種二代”。面對 “父輩打好‘江山’是否讓路更好走” 的疑問,徐長成董事長坦言:“種業難度大、風險高,受自然規律限制,制種階段可能因授粉期高溫導致大幅減產,異常氣候、特殊病蟲害也會影響產品表現穩定性,沒有任何捷徑可走。”
這份對種業的堅守,體現在他扎根一線的每一個瞬間。徐長成回憶,一次前往甘肅制種基地出差,他住在村子的鐵皮房里,“晚上房子被大風吹得咣咣響,還得和老鼠‘同睡’木板床”。但他認為這都不算難事:“十幾年前老一輩種業人下基層時,連生活供水都成問題,相比他們,我們現在的條件已經好太多。” 正是這份 “不怕苦、不服輸” 的勁頭,支撐著他帶領團隊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。他表示:“父輩深耕種業幾十年,留下了寶貴經驗,我們新一代種業人接受了更多教育,在新科技加持下,必須實現新突破。”
在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上,徐長成董事長有著清晰的思路。他認為,種業需要的是能扎根田間、對接實驗室、懂農民需求的 “復合型” 人才,因此東亞種業致力于搭建 “信任平臺”。在人才引進上,他堅持 “少而精” 原則:“個位數真正能落地的專家,比拼群體人數的團隊更高效,他們能直接推動加工自動化、育種智能化。” 如今,在他的帶領下,東亞種業已成為中國種子行業 AAA 級信用企業、農業農村部首批32家 “育繁推一體化” 企業之一,自2003年中國種子行業首次排名至今,公司在全部七屆認定中均位列前十,用堅守書寫了種業發展的 “長遠答卷”。
責任為魂,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線
“種子是糧食的‘芯片’,農以種為先,種子關系到14億多人的‘口糧’。” 這是徐長成常掛在嘴邊的話。感動于父輩對種業的堅守,他更希望通過新一代種業人的努力,讓中國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里。在他看來,做好種業最重要的文化內核是 “責任感”:“種業關乎民族與國家,是一份崇高的事業。現在世界并不平靜,糧食和能源是各經濟體的命脈,種子好一點,糧食產量就能高一點;糧食多一點,極端情況下或許能多救活許多人。”
徐長成清醒認識到 “中國是世界糧食進口大國,糧食安全仍存在危機”,始終保持著緊迫感:“我們種業人做得還不夠好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但對社會、對國家有意義的事兒,總要有人去做,這是新一代種業人的責任。” 這份責任,不僅是東亞種業持續創新、堅守品質的動力,更是公司助力國家糧食安全、服務鄉村振興的使命擔當。
未來,遼寧東亞種業將在徐長成董事長的帶領下,繼續以創新為筆、堅守為墨、責任為魂,在種業領域深耕細作,不斷培育更多優質品種、研發更多先進技術,為守護國家糧食安全、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更大力量!